最近在翻一個美妝節目,發現了一個韓式的語病,其實不只是韓國,很多會講雙語的人都有這個詭異的習慣。電視節目或出版品要是能避開這種語病的話,也許就能讓大家漸漸戒除這個習慣了。
拿其中一個例子舉例,「풍부하게 리치한...」這句話如果直接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是「既豐富又rich的...」,其實豐富就是rich的意思,完全不必重複用英文再講一次。
講這句話的人,可能就像硬要講英文的假ABC,炫耀著說:「我會rich這個字喔!」但是他又說的不標準,所以使用的是標準韓式英文發音。其實世界走到哪裡都是一樣的狀況,即使是對其他文化也一樣,假如有一個人覺得會日文很厲害,他可能就會用中式發音秀一點日文,就像我喜歡用我的瑋式發音秀一點台語。人類真的是很可愛的動物(我沒有暗指我很可愛)...
其實韓文在很多專業用語上會直接取其外文音說成韓文,有點像將英文說成韓式英文一樣。這種東西讓我最頭痛,因為依照韓式英文的發音我能大概猜出英文是什麼,然後我就會用英文去理解這個字,可是有大半的可能是,這個韓文字取用某個英文字,但是意思卻跟英文本身的意思有差距。例如:「스킨 (skin) 」韓文聽起來就是英文的skin,在英文上是皮膚或外層薄膜之類的意思,但如果聊美妝時用韓文說스킨的話,指的應該就是化妝水,而英文要說化妝水應該會說toner或是toning lotion吧。
在學韓文時我很慶幸我會中文也會英文。記得在語言學校,班上有八成的同學來自會漢字的國家(中國、台灣、香港、日本、新加坡...),而少數不會漢字的朋友就常常不解,為何老師常常只是唸出一個單字,我們這些會漢字的朋友好像不用解釋就懂了。因為韓文有很多字來自漢字,日文也是,中文就不用說了,所以有一些音一聽就懂,因為跟某個漢字的發音很像。而韓文也有很多字來自英文與日文,所以會英文與日文也很容易一下就記起來。但問題來了,這些人很常因此聰明反被聰明誤,因為有些字雖然音相似但意思上有極大的差距。講到這裡好像有點偏題了......
總之,這種雙語重複語病實在很普遍,害我在翻譯時要一直找同義字替代。還有,在外來語充斥的世代,會多一點語言對學習另一種語言是有幫助的,但要小心別聰明反被聰明誤。
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
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
韓文口譯:2017 Taipei Game Show 台北電玩展
透過朋友介紹接到電玩展口譯,雖有韓國APP中文化的經驗,但畢竟對電玩產業不甚了解,上工前我還是很緊張。還好遇到了不錯的雇主,我先拿到雇主的聯絡方式,跟他要資料,他除了給我遊戲介紹外,還很阿撒力的直接給我APK試玩。
先玩了幾次,大概知道遊戲內容後,就開始K雇主給的資料。其實很多遊戲用語都是英文來著,偏偏英文式的韓文(還是該說他是韓文式的英文呢?),對我來說最難吸收。看過資料對一些名詞還是不解,這不是語言的問題,我拿這些東西去問韓國朋友,他們也都不懂,不是電玩產業的人應該就不容易理解。
跟雇主見面前我一直很緊張,來台灣前他有用Kakao跟我聊了一下,言語中大概知道他很怕語言不通,連從機場到市區也是一問再問,深怕因此迷路。雖然隔日才要上工,但他一抵達就馬上連絡我,問我是否能帶他去吃飯,我一度以為他是變態,結果他真的只是人生地不熟。
我詢問他幾次關於這次工作的細節,他都說這沒什麼,大概就是陪他發呆。我一開始以為他騙人的,因為每個雇主都很喜歡事前這樣講,結果事實證明他沒說謊。大多的時間都在攤位上坐著等人來,有人來就用中英文介紹一下,因為老闆都用韓文跟我講過了,所以我只需要把聽過的東西再用中文講過,其實對我來說真的不難。中間有幾個預約的小會議,或是老闆想去別的攤位認識發行商,我都會跟著去翻譯,聽他們的對話,我也漸漸了解這一行到底在幹嘛,也見了很多人。
口譯的樂趣之一就是活生生的踏入一個新領域,一切對我來說都很新奇,在短短的時間內裝作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人,很像沒有劇本的演員,一切都是即興演出。像AlphaGo,我在翻譯時也學習,從他們的交談、眼神、動作、現場的情況學習,然後馬上運算。
這次工作的挑戰之一是聊天,因為過長時間的閒置,我們得一直聊天,最後一天下班我還陪他上去101(我人生中第一次上去),還帶他去通化夜市。他說每次海外出差都只能去語言可以溝通的地方吃,這是他第一次真正享受到夜市美食,以及當地人常吃的食物。其實這都不是我的工作,不過我做得挺開心的,也許下次可以發展下班後的地陪業務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